綠色生態園林城市應是廣州城市建設的新目標,這對于建設新型城市,提升城市幸福指數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廣州打造特色生態園林城市已有很好的基礎。如今,在新起點上的城市園林建設,不但要繼續大力增加綠色植物的種植量、擴大城市綠化率,而且應該在此基礎之上,根據廣州本地土壤、氣候等自然條件,彰顯地域特色,避免重復“千城一面”的痼疾,同時注重生態綠化的推進,構建全方位的綠色生態。
我們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固有模式,不分地域、不考慮自然條件和經濟水平搞綠化,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,科學合理地選擇綠化思路,突出自身特色。譬如,目前一些城市新建了一些綠化廣場,往往大面積地種植草坪,并配置多種花和灌木,看上去確實漂亮,但均很難起到遮陽蔽日的作用。
還有一些新建的室外公共場所,像步行街、廣場等,雖然也種了一些樹,但整體數量少,樹種不合適,夏季驕陽似火,行人無遮無擋。因此,有必要著重培植一些適應本地自然環境的鄉土樹種,并加強苗木基地的建設,培育適宜的品種。在選擇樹種方面,鑒于城市的季候特征,可以通過植被的結構性調整,讓綠色景觀更好地體現季相,為城市著“色”添“香”。比如在街頭綠化樹種的顏色和香味上做文章,大規模地引進培植價格相對便宜、易于存活的花樹一類,比如紅楓、木槿、紫薇、臘梅、梔子花樹等。種植這些帶有揮發性、有益健康,同時又能隨四季景觀而變換色彩的綠色植物,將廣州打造成一座真正的“香”都“色”城。
城市綠化應“以人為本”,維持生態平衡,這也是生態園林城的應有之義。一方面,城市綠化不僅要注重生態功能,而且須重視生態效應。不妨在林中多種些能開花結果的樹種,以吸引群鳥,鳥是許多害蟲的天敵。有花有樹有鳥,生態自然較為平衡。因此,增加生物品種,盡可能多地恢復生態的多樣性非常必要;另一方面,“生態城市”是一個整體的概念,它不僅指植物綠化,而且牽涉城市天空、水體、空氣等諸多自然景觀和元素的整合。同時,自然景觀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必須得到保護,防止某些單位和個人侵占,使之成為一部分人的“私有財產”。
我們老百姓心目中憧憬的“生態園林”大抵應是這樣的――頭頂有藍天,環城皆碧水,空氣清新;隨處種植著鄉土味濃郁的花草樹木,郁郁蔥蔥,遮陽蔽日,溫度適宜;蜜蜂、蝴蝶在林間翩翩起舞,還聽得見嚶嚶鳥鳴……其核心是綠化率高,人均綠地率高,真正實現“人在林中,林在城中”,構建自然和諧的綠色生態園林。 (記者 丁運時)
上一條 : 廣州橋梁綠化打造城市蜿蜒穿行的風景
下一條 : 推行天臺綠化給廣州“下火”